医学信息学杂志

期刊简介

  原名《医学情报工作》。1979年创刊,内部刊物,季刊,48页;1992年改为公开发行,双月,64页;2006年更名为《医学信息学杂志》,大16开,108页;2007年改为月刊,96页。

  《医学信息学杂志》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医学信息方面的专业指导性刊物。自创刊之日起始终恪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并重,倡导服务创新,推动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以报道医学信息领域的信息技术、信息研究、信息组织与利用等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成果、技术应用等为主,形成了面向实践、注重新技术、追求新理论的特色,铸就了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成为中国医学信息领域具有权威性与专业指导性的学术刊物。所载论文既反映了我国医学信息事业发展历程,又引领我国医学信息事业发展方向,为我国医学信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讯作者论文有用吗?看这里,一看就明白!

时间:2024-03-08 10:05:55

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论文发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参评人可能会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论文作者名单中。那么,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是否有用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并不确定有用,因为关键在于参评人所在的单位是否认可通讯作者的地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职称评审中论文发表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通常会明确规定在职称评审文件中,包括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论文篇数、研究方向、作者位置以及是否被特定数据库收录等。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论文,才能被认可并用于职称评审。

在论文作者位置的要求方面,不同单位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有些单位可能只认可独著作者,即论文的唯一作者;有些单位可能认可独著作者和第一作者;还有一些单位可能会认可独著作者、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等。这些规定直接决定了通讯作者论文在职称评审中的命运。

通讯作者的地位在学术界是备受尊重的,他们通常负责论文的整体构思、设计实验、数据解读以及最终的定稿工作,是论文的重要贡献者。然而,在职称评审中,是否认可通讯作者的地位却因地而异、因单位而异。

对于那些认可通讯作者的单位来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无疑是有用的,可以为参评人的职称评审加分。但对于那些不认可通讯作者的单位来说,即使参评人在论文发表中扮演了通讯作者的角色,也可能无法在职称评审中获得相应的认可。

因此,对于准备参加职称评审的人来说,了解自己所在单位的评审文件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明确了论文作者位置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准备论文发表,确保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如果所在单位认可通讯作者,那么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不认可,那么可能需要考虑以其他身份如第一作者或独著作者来发表论文了。